知恒资讯

法律咨询热线:0755-8889-0066

知恒分享 | 知恒律师对话大鱼聊天室——《从精品所到规模所,快速转型成功背后的动因与趋势》对谈实录
发布日期:2023-07-20 浏览938次

知恒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张善华受大鱼聊天室邀请,与新则创始人余朋铭先生在大鱼直播室就“从精品所到规模所,转型背后的动因与趋势”话题进行对谈。


在规模化趋势之下,为了保持竞争力,许多律所都在寻求发展转型,但转型“知易行难”。


广东知恒律师事务所是一家成立近30年的老牌律所,此前一直保持专业精品律所定位,从2021年底开始,知恒确立了规模化发展战略,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,从十来名律师发展至近300名律师,转型成为综合性规模大所。


在本期大鱼聊天室直播中,知恒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张善华律师与大鱼一起探讨,律所为什么要进行规模化、律所成功进行战略转型有哪些条件、律所的快速发展需要哪些制度支撑、深圳法律服务市场有哪些业务机会等话题。


来源 | 本文整理自大鱼聊天室大鱼对谈张善华主任直播实录


01

法律服务需求的多元化,推动律所做大规模


大鱼:过去10年,伴随着中国律师人数持续增加,中国的律师事务所进入了快速规模化的发展阶段。而接下来,律所发展将出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。所谓的两极化,一方面是指行业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,规模律所的优势越来越明显;而另一方面,越来越多规模律所存在的同时,也将诞生很多专业的精品律所。


根据新则的调研数据,中国规模最大的100家律师事务所里,北京和上海的律师事务所占据绝对主导地位,超过了60%。而广东省虽然经济发达、思想开放,但广东律所的规模和体量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。


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,是知恒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、深圳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张善华律师。知恒律师事务所已经有近30年发展历史,从2021年底开始战略转型,即使在疫情之下,也以惊人的发展速度,从传统精品律师事务所转型成为近300名律师的综合性规模大所。在我们私下的沟通中,我也能清晰感受到,知恒是一家非常有想法有野心的、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更进一步的一家律师事务所。他们的思考与实践,想必能启发正面临同样选择的同行。


那么,我想和张善华主任探讨的第一个问题,就是,知恒为什么要从精品律所转型为规模律所,这背后是如何思考的?


张善华:知恒所成立于1995年,是深圳第一批进行合伙制改制的律所;我也是那年转行做律师,之前的10年都在高校以及央企工作。


2012年之前,知恒一直都是一家传统的合伙制律所。2012年,知恒第一次转型升级,实行全员公司制改革,这与知恒当时以知识产权为主的业务特色是匹配的。但后来,我们逐渐发现,专业精品律所的定位已经不再适合知恒的发展


首先,单一业务的精品律所无法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。比如,知恒所曾经同时服务于30多家上市公司知产业务,但知识业务只是上市公司法律服务需求的一小块,客户的其他业务需求我们只能无奈放弃,这种情况下,客户的体验感是非常差的。


第二,人才流失严重。一方面,公司制的律所,律师拿固定薪水,时间久了,律师的服务就会缺少活力,也缺少进一步提升质量的动力;另一方面,许多授薪律师在工作3~5年之后想要独立执业,但以知恒律所当时的制度,没办法帮助他们实现,那些想要独立执业的律师只能选择离开,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。


第三,疫情带来新的挑战。经过这几年疫情,法律服务市场变窄了,客户需求降低了,很多单一业务领域的律所和律师都遭遇了巨大的挑战。比如专门做跨境并购的律师,疫情期间就无法正常开展工作。而那些有一定规模、业务类型比较丰富的律所和团队,抗风险能力更强,这也是毋庸置疑的。


再举个例子,深圳有一个数一数二的、专做婚姻家事的律师团队,团队负责人跟我聊天时曾提到,他们团队之前只做高端客户的婚姻家事案件,但后来发现一个问题,高净值客户离婚,除了要分割房子,还涉及到大量的股权、基金、股票等等,而传统婚姻家事的律师没有能力处理的,所以他们与另外一个做房地产、证券业务的团队进行了合并。


因此,单一的法律服务无法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,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当中,律所拼到最后,一定是拼的综合服务能力和专业人才储备,律所逐渐走向规模化,可能是一个不得不跟随的趋势。


大鱼:张主任其实分享了律所规模化的三个内在动因:一是市场需求。越是大客户、机构客户,其需求越丰富和多元。当他对律所和团队建立信任后,肯定期待律所/团队能提供更多服务,因为重新选择律师意味着将付出很大的信任成本。因此如果你想留住客户,就要使自己的业务尽量多元,能够覆盖客户尽可能多的需求;二是吸引人才。年轻律师选择执业平台,律所规模可能是一个最直观的吸引点;三是外部环境。当前行业已经从增量市场进入到存量市场了,最好的竞争策略就是控制风险以及“一鱼多吃”。


当然,对于做个人业务的律师,以及在某个细分领域独树一帜的团队/律所,规模化的动力则没有那么强烈。


那么,是否可以这样理解,律师行业“规模所-精品所”的格局将逐渐成形,而过于小型或者过于传统的律所将被迫转型?


张善华: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。


第一个故事:我曾在一家公司制律所做了十多年,有一次,所里的年轻律师说:”咱们律所十多名律师,600多平的办公室,我同学服务的律所200多律师,在五星级的写字楼里面上班,我都不好意思介绍我们所”。这当时对我触动很大。


第二个故事:我们在深圳某个区拿下了一大单业务,客户说,你们能不能在我们区设个分所,我们这比较偏,律师很少来,我们很欢迎你们来开分所。但当时我们所律师不到20人,都满足不了设分所的条件。


第三个故事:曾经有某银行的法务总监邀请我们律所入他们行的律师库,我问律所入库要求有多少名律师,他说20名,我说我们所没有20名律师,达不到入库的标准。


这就是我此前管理一家小型律师事务所遇到的窘境。


可能在10多年前,社会形态还相对单一和固化,律所虽然不大,但在某一个行业里面下足功夫、把客户吃透了,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;但现在,跨行业、跨专业的业务需求越来越多,小所可能需要做出改变。 


做了这么多年律师后,我发现在处理很多业务时,精深的法律专业是基础,律师还需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、行业发展趋势,要有丰富的处理疑难问题的经验,还要有掌握新知识、新信息,才能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。可以说,多元化的社会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机遇,大所相对小所显然更有能力。


我一直认为,精品所和规模所各自安好,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,没有孰优孰劣之分;但市场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的趋势正在逐渐显现,值得我们每一位律师关注,并且做出调整,选择既顺应趋势,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。


大鱼:这样的选择知易行难,很多人都能够想到,但很少有人能做到。知恒之所以能转型成功,主要做好了哪些事情?


张善华:一是达成共识。我一直认为,做成一件事不难,难的是怎么让大家达成共识。律师长期以来都是独立的、平等的,想要打造出一家有自己特点的规模化律所,集思广益、让所有人达成共识是必不可少的。我在与那些准备引进到律所的同行大咖们聊天沟通时,都是以请教的姿态,请教我们遇到的共同问题怎么解决,结果我们在一起越聊越开心,越想越激动,凑在一块居然有了年轻人创业的感觉。


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。知恒未来具体发展成什么样是股权高伙大家一起想出来的,我们都是制度的设计者,是这盘棋的车马炮,是律所的主人。大家集思广益,一起碰出来的东西才是共识。知恒现在的发展规划、愿景、制度、文化、业务方向,都是大家在一起不断探讨碰撞出来的,不是由我一个人说了算的。


二是要有规划。哪怕是三年短期发展纲要,也要提出明确的、具体的目标:要引进多少名什么样的律师、要开几家分所,甚至做多少次公益活动、进行多少次党建培训,都要写进规划里。做事要有规划,要靠数据说话,大家才知道到底要做哪些事情。


三是敢于亮短板。我们引进人才时,都会开诚布公,把短板亮给他们,不忽悠,不回避。当初决定转型时,我们最大的短板就是缺少业务领军人物,所里的年轻律师特别需要师父进行指导。我们哪怕再希望这些大咖律师加入,也不会随便承诺我们律所有多好、你来了之后有什么好处,而是坦诚地告诉他们,知恒需要你来填补人才空缺,我们要一起实现发展目标的。



02

律所规模扩张,需要制度理念变革作为支持


大鱼:知恒有句口号是“立足华南、走向全国”,这是我对知恒的另外一个好奇。因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的律所,绝大多数都是北京、上海的品牌所,华南及其他地区的规模大所,很少有意愿、有能力布局全国。知恒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规划,以及如何实现目标呢?


张善华:如果知恒只局限在广东地区布局,其实还不足以吸引我加入。我到了这个年纪了,就希望能抓紧时间,实现一直以来的梦想。


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,律师行业的发展其实没有跟上这座城市发展的脚步,在全国规模律所的名单里,广深律所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。因此我希望能够在我和同事们的努力下,打造一家有全国影响力的律所。


知恒在国内的布局规划,是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开始的,并逐步拓展到其他省会城市。因为大湾区是一个特别大的市场,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。不管是经济总量、市场环境,大湾区各方面都非常利好律师行业发展,除了深圳总部,目前我们在广州、龙岗、前海、佛山、东莞、香港都设立了分所,经过一年多时间,发展效果还是非常好的。


在广东省外,我们在济南、海口也设立了分所,今年我们将陆续在其他重点城市布局,比如西安、昆明、武汉、长沙、上海、成都等。


大鱼:总结起来,第一,华南地区的律所发展水平与当地的经济体量和经济活力尚不匹配,存在着进一步上升的空间,也有希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;第二,大湾区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,这就决定了知恒将从大湾区开始,跟随经济发展格局和政策趋势,一步步向其他重点城市扩展。


我相信很多律所主任也会有类似的想法,但这件事知易行难。据我观察,知恒在规模化这件事上,一是很有章法,二是速度很快。在您看来,这与律所的管理经营模式有没有关系?


张善华:其实知恒与其他律所在管理机构设置上大同小异,唯一不同的,就是执行主任团队。


传统律所由专职律师负责管理,存在很多弊端,一是经验不够,二是时间精力不够。而知恒之所以发展得快,在于将律所日常运营管理完全交给了执行主任团队,他们不做律师业务,能够集中精力,按照规划来做好律所日常管理运营,每件具体的事情都有专人全程负责,完成起来就简单了许多。


而我作为知恒的管委会主任,主要任务就是两件事,一是搭建好团队,实现人才战略,二是狠抓业务发展,其他管理上的事情我也不专业,也不用我操心。我刚来知恒,就被知恒的服务所折服。律所行政团队给我建了一个群,叫“张善华主任团队服务群”,行政管理团队近30人在执行主任带领下全部入群,我有任何需要,在群里说一下就可以了。而这种服务是面向全体律师的。


知恒的行政管理团队服务非常细致,所有人都赞不绝口,各种活动的组织、设备维修、转所、盖章、开票等各种服务工作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。


所以说,当一件事情有人决策、有人执行、有人监督而且执行是由专业团队负责、贯彻到底的时候,任何事情都会相对好办一些。


大鱼:我能够很明确地感受到,知恒的模式和理念都是比较新的,也取得了实际的效果。那么在规模布局的过程中,这样的模式和理念能否很好地复制到每家分所?


张善华:知恒是以发展成一家全国一体化的规模律所为目标的。我们虽然起步晚、实力不够强大,但是也正因为如此,可以吸取很多前人的经验教训。为了实现全国一体化,我们各地分所都是由总部直投直营直管,为的就是避免总部只收取品牌共建管理费,对于分所没有投资关系和约束关系的情况。


知恒如果发展成一家有20多家分所的规模大所,但这20多家分所都不是统一管理的,没有共同利益,仅仅共享一个品牌,那么管理水平、服务质量一定是参差不齐的,一家分所出了问题,总部和其他分所的品牌价值就会一块出问题,一块“砸锅”,这种现象知恒要尽量避免的。


一体化运营前期肯定要亏钱的,但我们哪怕辛苦一点,只要坚持用心经营,形成全国一体化发展格局,就一定会有收获的那一天。



03

创新是深圳律师的发展内核


大鱼:在您看来,深圳律所和律师要走向全国、获得更大发展,应如何体现出自身的竞争优势?有哪些发展空间?


张善华:我来深圳30多年了,我对深圳真的非常喜欢。我刚来深圳的时候,深圳还真是个大渔村,经过40年发展成现在这样,是谁都想不到的。疫情肆虐时,世界各地的工厂大都停产了,我们深圳宝安区的工厂还在开着生产着来自全球的订单。在遭遇重大考验时,深圳的产业优势、社会治理水平就深刻体现出来了。


深圳这个城市,一直崇尚创新、敢闯敢试,但是说实话,这些年大家的日子过得都不错,创新的意识、劲头也有所消退,这也正常。“深一代”快要退休了,新一代如何接班,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律所也是如此。很多历史悠久的老牌律所,二代的接班问题一样棘手。


深圳的崛起,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加持,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着自己的力量。深圳大的国企央企、大的国家投资较少,真正发展起来靠的是大量的民营经济。因此,深圳律所不像北京上海律所那样有超大的规模,这可能与本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系。


但实际上,全国很多法律服务领域都是深圳先做起来的,比如破产清算、楼宇按揭等。所以我坚信,只要政府支持、年轻律师勇于创新,深圳律师的未来是光明的。


当然了,深圳律师行业也要多加学习,找到能够推动深圳律师发展的模式。其实这些年,深圳律师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,很多深圳起家的律师事务所,比如华商所、卓建所等,都发展得很好,在制度上、管理上有很多创新与提升,并且以迅猛势头辐射全国各地。


大鱼:从去年开始,就有律所主任跟我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:法律服务市场的重心将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重心一起南移,因为从GDP或者其他发展指数来看,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,大多数都在南方,而法律服务的发展,肯定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。这位主任还表示,会把深圳分所的建设作为律所接下来发展的重点。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?是否意味着未来大湾区法律服务市场的机会将越来越多?


张善华:法律服务市场一定是跟着产业走的,这是市场的选择。这些年国家经济发展,广东做了非常大的贡献,未来也将持续贡献,广东市场环境好、经济发达、观念开放,足够撑起一个超大规模的法律服务市场;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,是国家战略,是国家未来若干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,深圳更是大湾区的一个核心城市,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;再加上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,大量央企南迁,种种因素叠加之下,深圳未来一定是全国律所的“兵家必争之地”。


前年我们深圳律师行业党委检查各个律所的党建工作,给我分了10家律所的考察任务,都在同一栋大厦,我过去一看,全是北京律所的分所,有的律所很大,有的律所就很小。我问,你们所怎么才300平米?对方说,我们先占个地。


所以说,大所、小所、红圈所、精品所、规模所,都在深圳抢滩设点,证明行业内对于深圳这个核心区域市场有很高期望。我对于深圳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很有信心,就看律所和律师怎么选择、怎么做。


大鱼:我一直对深圳也是这样的印象,创新、包容、奋斗。您作为一个行业前辈,能否给大家一些方向性的建议:在您看来,有哪些创新的业务或者机会,值得深圳律师关注?


张善华:未来三五年的法律服务市场,要紧盯国家战略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台和调整,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趋势,这对于律师业务调整来说很有指导意义。


第一个值得律师关注的业务,是破产。举个例子,现在深圳提出要高质量发展,再加上这些年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、疫情的影响,一大批不符合时代发展、不符合产业政策、资金链断裂的企业,进入了破产清算、破产重整阶段。我一直认为,破产业务可能是未来我们律师业的一项蓝海业务。


第二个是与绿色环保有关的法律服务。绿色产业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之间竞争的主战场,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,要支持住房改善、新能源汽车、养老服务等消费,因此我认为这一块也有很大发展空间。


第三个就是人工智能。深圳市在人工智能、数字化经济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沿,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要勇敢冲上去,去了解学习最新的前沿科技信息,并主动提供法律服务。


我们强调律师事务所要紧跟国家战略,是因为国家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法律服务市场的状态。所以我觉得三五年之内,大家一方面要紧盯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变化,另一方面要紧盯市场的变化。


大鱼:听得出来,您的逻辑的内核还是创新,这也非常符合我对深圳的理解。最后我还有一个问题,也想听听您的观点:

“高质量发展”是一个很宏大的社会命题,甚至是历史命题,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,而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。那么在您看来,律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,到底意味着哪些内容?


张善华:一家律师事务所也要高质量发展,要苦练内功,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是最重要的,避免规模上去,服务质量下来了,客户跑了,律所的规模也保不住。知恒还是“新兵”,更要踏下心来,找到自身的问题和短板,一个个解决问题。


从外部来讲,律所要高质量发展,还要调整业务结构,将过时的、不符合国家政策、不符合市场要求的淘汰掉。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市场,而是你的业务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和要求。深圳也有很多大企业,但为什么他们更愿意去找北京上海的律师?所以说,市场就在眼前,我们有没有能力把它拿下来,这是最重要的。


大鱼:我非常认同张主任。首先,我们要参照其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,进行客户结构、业务结构调整,让那些更符合时代要求、客户需求或者有长期发展价值的业务留下来;第二,这件事光靠嘴说不行,光靠主任也不行,得有专业的人来干。律所作为一个平台、一个组织,它得有独立的价值,简单来说,它得把律师们服务好,律师们才会愿意或者更容易在这个平台上生根发芽,推动律所的高质量发展。而这件事其实对律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
*本文来源于新则公众号


法律咨询电话:0755-8889 0066

电话:0755- 8889-0066
传真:0755-83184636
地址 :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广电金融中心22层
邮编:518000
微信公众号:知恒律师事务所
微博:知恒律师事务所